一、墓葬方式
骨灰安葬的形式有多種多樣,這其中最常用的是墓葬,即將骨灰埋于地下。安葬時骨灰盒放置在用石材雕鑿的墓位中,放上干燥粉或使用防潮罩,上面用石板蓋住,墓穴四周用水泥密封。墓位正后方立墓碑,上面刻有墓碑碑文。
1、選擇墓園或陵園
古時候有影響力的人很注重墓地的選擇,覺得FS好的墓地能使后世子孫家業興旺發達。如今墓園都充分利用荒山瘠地建造,不占有重要的土地資源。但通過規劃建設,植樹造林種綠,也是風景秀美,鳥語花香,變成故人安息的好去處。盡管如今的墓園在各個方面的發展較快,但因多種原因,家屬在選擇墓園時也是應熟悉以下幾個原則:
(1)按照《殯葬管理條例》的規定,經營性墓園必須有《墓園經營許可證》。該證確定了墓園的合法影響力,每年都由成都市殯葬管理處核發。另外,訂購墓位必須使用全市統一的墓位證書和購墓合同。有一些墓園未經管理部門準許而擅自經營,一旦出現糾紛會給購墓人帶來不方便,導致損失。
(2)所在位置便利。社會上有清明掃墓的習俗,全家老小外出踏青掃墓、祭先祖,第一步要考慮交通出行方便。路途過遠、交通不便會使掃墓費時間又勞累。通??蛇x在居住地的郊區。
(3)按照墓園的建造設計風格選擇。如今墓園許多,風景地貌有一定的差異,建筑風格各有不同。有的在山里,有的在水邊。有些墓園中國園林式,如大朗福滿園,墓園風景自然清新,靜寂典雅,通過十多年的的發展,已是路面干凈整潔、花草樹木參天、湖水假山、亭臺樓閣,變成成都市花園單位;有些墓園是歐洲風情式等。一座好的墓園環境優美,綠意盎然,管理非常嚴格,服務項目齊全。家屬何不現場查看并按自己本身的意愿選擇。
2.選擇墓穴
墓園選定后,還需要選擇墓位的式樣。墓位有單穴、雙穴。單穴是逝者一人埋葬,占地面積不超過1㎡。雙穴通常為夫婦合葬,占地面積不超過1㎡。做墓用的石材種類多種多樣,品質、花紋各有不同。不一樣的石材品質、雕刻工藝以及占地面積大小、所在位置產生不一樣的藝術風格和銷售價格。傳統的墓位價格在28000-70000元左右。藝術墓的價格要高些,通常是由家屬同墓園的運營者商談價格。有的墓園自然環境好、基礎設施建設完備、路面通暢,價格自然較高些;而一部分較簡陋的墓園墓位價格就低廉。同一墓園中,路面兩側的墓位因位置相對較寬暢,掃墓方便,也比其他墓位的價格高些。
(1)傳統墓
傳統墓最為常用,即地上用石板鋪就,墓位在中間,墓位后樹墓碑,后面和兩側用石板圍起,變成一塊半封閉的墓地。我們看到的一排排兵營式墓便是。
(2)草坪墓
草坪墓是不樹墓碑,不圍墓地,直接將套骨灰盒安放地下,墓穴上方蓋上墓碑,墓碑稍高出地上平鋪,上面刻墓碑碑文,周圍種上綠草。原處觀看,整體墓地是綠草一片。
(3)藝術墓
藝術墓許多是按照逝者的人生經歷而專門設計構思的墓碑樣式,是藝術化與個性化的完美結合,文化藝術品味很高,充分彰顯了家屬的一片真情和設計師的匠心。如濱海古園中藝術家白楊、蔣君超夫婦的合葬墓是用矩形平臺代表舞臺,以大塊兒漢白玉為背景,寓意熒幕;樂曲教育家范繼森、范大雷父子的墓碑是豎起的一臺鋼琴;用"一本被打開的書"來展示知識分子的一生一世等等這些。藝術墓特點鮮明,意味深長,備受家屬的喜愛。因此,只要是家屬提出要求,墓園就會有專業的設計師幫助設計構思。
3.購買墓位程序
選好了墓位以后,購墓者持殯儀館出具的《火化證明》和本人身份證,去墓園在城區的代辦處辦理,也可直接去墓園園區辦理,簽署墓位購買合同,結清墓款,獲得由殯葬管理部門統一印制的《墓位證書》。
4.編寫墓碑碑文
墓碑碑文也就是刻在墓碑上的文字。碑多是長方體形狀,墓碑文的格式通常有名字、籍貫、家庭背景、經歷、功德行事或文章著作、逝世時間等,接著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,在最后是銘文。
舊時代墓碑有二種。
一種是名碑。墓的正面標注墓中人名字、豎碑人名字、豎碑時間,碑的背面不刻寫墓碑碑文。二是背面刻寫墓碑碑文的墓碑。墓碑文通常有名字、機關、家庭背景、經歷、著作、逝世年月、葬時葬地,在最后是銘文。銘文多為韻文,大多數是逝者后代請托別人編寫的。
墓碑文撰寫的格式:通常行文從右向左,分成4段。首段寫逝者的生歿時間日期;第二段是碑題,寫逝者的名字;第三段寫豎碑人;第四段寫豎碑時間。
5.落葬程序
把骨灰盒安放地下,表示逝者入土為安的整個過程叫做落葬。墓位買好后,骨灰盒可以立即安葬,也可以暫時存儲在墓園。因為落葬是件大事,通常都比較注重,選好日期,要待親朋好友、兒女都到齊后進行。社會上有在清明、冬至節氣落葬的風俗習慣。落葬時,墓位內放進干燥粉,骨灰盒用紅布包裹,由逝者的兒女手捧骨灰盒慢慢放進墓位,接著由墓園的落葬工人封穴蓋頂,結尾用水泥封牢。
骨灰置于黃土中,亡故親人將安息于地下,我們感到發自內心的悲傷,因此封穴后可舉辦簡短的儀式:在墓碑前奉上花籃、花圈,放上鮮果、糕點、菜肴等;由家屬講一部分告慰逝者的話,愿逝者安息;有條件的還可以讀祭文。祭文是悼念性的文字,寫法很像信件,但它的稱呼的對象卻是逝者本人。實際上祭文是念給活人聽的,為的是讓生者繼承先輩的光榮傳統,踏著逝者未走完的路砥礪前行。在結尾大家肅立默哀三鞠躬。
二、骨灰長時間存儲
遺體火化后骨灰不著急安葬,而是放在骨灰寄存室內稱為骨灰寄存。長時間存儲是無限期的存儲。存儲室通常比較大,布置著一排排的存儲架,每一存儲架上下可分成多格,分隔成一人小格位。整體面上呈井字形,每個格位都有玻璃門可開啟。放進骨灰盒后,前邊可放上小絹花圈、塑制或仿制的貢品等。
1.選擇存放骨灰的單位
與選擇墓園一樣,選擇骨灰寄存經營者第一步要看其經營的合法性,再看其交通是否便利,自然環境是否干凈整潔優美,另外還需要有較高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。
2.選擇格位
通常,存儲格有上層、中層、下層之分。格位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掃墓是否方便。中間的格位和人站立的高度完美相近,瞻仰、獻貢品方便,因此價格稍高些。高層和底層掃墓不方便,最高位還需要借用梯子,因此價格偏低些。家屬應當按照自己本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。
3.格位訂購程序
訂購存儲格位需持逝者的《火化證明》、訂購人的身份證。先現場查看,選好適合的格位,簽署購買合同,結清存儲費,由骨灰寄存經營者發給《骨灰寄存證》。郊區縣的骨灰寄存經營者在城區的殯儀館內都配有代辦處,家屬也可先去代辦處詢問情況,覺得適合再去墓園查看。
三、壁葬
壁葬顧名思義是將骨灰盒嵌在墻壁內的一種生態化的葬式,近幾年開始流行,是我國殯葬改革所大力倡導的葬式。
壁葬墻和傳統的墻體高低相近,略厚些,墻體正面布置著井字形的壁葬格,大小可放進骨灰盒。格位口用石材封住,石材外表面就作為墓碑,刻上墓碑碑文。一面壁葬墻可安置幾十乃至幾百只骨灰盒,存儲量極大,又節約土地。
壁葬盡管是嵌在墻壁內的,但是,壁葬的建筑形式也是十分豐富多彩的,有回廊式的,有亭子式的,有四合院式的也有多層式的等等這些。有一些墓園也兼營壁葬。綠意盎然圍繞,自然環境靜寂,為避免日曬雨淋,還為壁葬墻使用了鋁合金玻璃防護棚,干凈整潔美觀又起到保護作用,備受家屬的喜愛。
(完,優墓在線整理)